
不是“无债一身轻”就对,也不是“贷款越久越划算”就赢
你需要的不是道听途说的建议,而是一份清晰、笃定的账单。
一、手里多了十万,你会拿去做什么?有人存银行,说安心;有人买基金,说搏收益;有人想得最多的,是:“要不要提前还点房贷?”
这几年的经济节奏,像被按了慢放键。房价涨不动,工资涨不快,副业越来越卷,而房贷,像一根线,绷在心头,松不得。
有人说:“早点还完,心里踏实。”也有人说:“借钱不还,钱生钱。”
但这其实不是一场“性格投票”,更不是“人生态度”。
它,是一场冷静的计算游戏。
不是问你怕不怕负债,而是:
你的房贷利率是多少?你能拿到的“无风险收益”又是多少?
谁高,选谁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二、决定你是否还贷的,是这两个数字你房贷合同上写着:年利率4.25%,这意味着你每年需要为银行这笔借款,支付4.25%的成本。
而你手里有10万元,放哪儿收益更高?
存银行?一年利息不到2.5%。买国债?3年期国债年化也不过3%左右。买大额存单?大银行普遍在2.3%~2.5%之间。这些是你“不操心、稳稳当当能拿到的利息”——也就是无风险收益率。
如果这些数值都低于4.25%,那么恭喜你:提前还贷,是当下最稳的“理财”。
你还的不是债,是正在流失的利息;你挣的不是面子,是实打实的收益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三、这不是一笔复杂的账,但很多人从不愿算我有位同事,去年还清了剩余房贷,利率是3.3%。她说:“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。”
但我忍不住问她一句:“你知道去年同期的国债利率是多少吗?3.6%。”
她愣了愣,说:“啊?原来我亏了?”
其实不算“亏”。你只是——用更高的利息,买了一份'无债一身轻’的安全感。
值不值?这没有标准答案。
但关键是:你必须知道,自己付出了什么,换来了什么。
情绪有价,但你得明码标价。 决策不怕贵,怕的是稀里糊涂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四、真正该毫不犹豫提前还的,是这些人朋友阿泽,2020年买房,利率高达5.9%。那时市场火热,他根本没觉得这有多高。
直到后来市场冷了,他才发现,手上的理财产品年化最多也就3%。
“我不还,那不是每天都在赔钱?”
于是他陆续还掉了一半贷款,每月轻松不少。
高利率负债,是你财务系统里的漏斗。越晚堵住,流失得越快。
所以,如果你的房贷利率高于4.5%,而你又找不到比这更高的无风险投资收益——请毫不犹豫地提前还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五、什么时候“不要还”更划算?反过来,有些人的贷款利率只有3%以下,比如用了公积金、早年低息按揭等。
而手里又能买到3.5%的国债或3.8%的政策类理财。
此时,聪明的做法是——把钱拿去投资,让利差变成自己的收入。
这时候,房贷不是负担,而是一种“杠杆”。
你低价借来的钱,被你高价利用了。你不是债务人,而是管理者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六、写在最后:提前还贷,并不是“对错题”它没有标准答案。但它有清晰公式。
你唯一要做的,是摊开账本,掂掂情绪,看看数字。
如果你更在意情绪稳定感,那就计算好“情绪的成本”。 如果你更在意资金效率,那就别让感性绑架理性。
真正该焦虑的,不是“有没有房贷”,而是你有没有认知,去看懂它的代价和价值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最底层判断逻辑,再强调一次:房贷利率 > 无风险收益率 → 提前还!房贷利率 < 无风险收益率 → 不用急!
这不是投资建议,而是个人财务的底层逻辑。
不是“听谁说了”,而是“你自己算清楚了”。
债务不可怕,不知所措才可怕。 钱放哪里,都有成本,选对方向,才有回报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|吴钩随笔 |人生从不怕欠债,怕的是不懂账。
愿你既拥有良好的情绪,也掌握理性的计算。既做清醒的理财人,也做从容的生活者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金御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